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

社会按权益得失分割的五种阶层类型

在分析中国社会左派右派政治利益观点时,Aorasms的角色对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不明白角色对象,那么就很容易把不同角色的利益属性错误归属,从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。象,“既得利益者”反对民主,显然是完全错误的。

为此,我们首先引入一条权利的公识,并定义几个概念。权力,我们定义为公共权力;以权谋私,可以带来利益。以权谋私的方式,可以是贪,但绝大多数情况是,是小集团运用“马列合法”的权力合法瓜分社会公共财产。广义上说,公民合法拥有自已的工作、经营、理财收入的权力,也可以看作是权力之一。

权利,实际上是两项要素,即利益和保证得到利益的权力的关系组合。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关系:总利益=既得利益+将得的利益将得的利益=权力×预计掌权的时间。因此,公式就是总利益=既得利益+(权力×预计掌权的时间)

根据权益分割的情况,我们把社会的利益立场人士,分成五种类型:既得权益者;既得利益者;既得权力者;既失权益者,和从无权益者。

既得权益者,即当权派。已得利益,如果社会人权呼声不高,也乐得继续捞点现实利益。相反,拖延民主宪政,确定私有制,很可能把原来合法的利益,介时也给充公了。这是一个经济学的风险与收益的问题。

既得利益者,即已经没有了权力;但保有个人利益。按这种定义,这样的人很多,无论是自由公商人士,还是城市中产者,都是既得利益者。

既得权力者,这种人的主要的“利益”不在于既得的利益(不一定没有),而在于新得权力。因此,这种人有保留原有制度,以便获得最大化的将得的利益=权力×预计掌权的时间。社会制度的保守派,以这批人最顽固。科举高考和新考公务员,大量培养这一批人士,成为中国社会超级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。

既失利益者中,又可称为没落权益者,典型的如下岗的工人,以及即将被公共系统裁员的天之娇子。还有以为是曾经上了天堂的大学生。但主要是文革时上台,现在又下了台的造反派老革命,象张宏良之辈。这些人,特别是经过文革历史的那一代,是极左的主要社会成分。特别是如果既失权,又没有积蓄下利益,偏偏能力不足,常常除了几本破马列毛著没读过几本书,对自由竞争缺乏自信心。这些人,大体上都是大不三阳的极左,只在于极左阳性是多少个“+”。没落型的既失权益者,是极左的温床,复古怀旧,指望某个新版王莽,可以回复毛时代他们尚存权益的美好日子。张宏良之流吹捧江青美人的恶心劲,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期待。

前述四种类型,都是主要生活在城市,少数作为农村的上层人士。最后一种,从无权益者,在今天城市的比例并不算少,而从总数上看,则主要生活在农村。从无权益者,就是无权无利,备受压榨的百姓。什么毛时代蒋时代,反正他们是没过几天好日子,邓给他们带来的欢乐,可以说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日子,尽管从世界范围上说,只属中下水平。

既得权益者,是权位高高在上者;暂不谈。既得利益而无权者,是中国平民社会常常错误对待的一帮子人。他们没有权,不能左右社会大势。他们已经得到相当于,或超出社会平均数的利益,对一般性维新,会持旁观态度。因为民主宪政以确认私有财产所有权为特征,人性本私!人权首先涉及私有财产。因此,民主宪政大体上对他们有利。如果能确保他们已据得益,即使只是一部分,他们也会支持政治制度改革。

而严格意义的“既得利益者”,在生者,则除了赤贫并且老弱的一小部分以外,几乎全体中国国民,都是大大小小的、不同程度的既得利益者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